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优等生“吃不饱”外出拔高 厦初中生成补习主力
2016-11-23 14:37:00
海峡导报

  考完了期中考,就走进了补习班!这段时间,从厦门中小学里走出的“补习大军”正在不断壮大,各大补习机构也顺势迎来了又一轮火热的招生季。

  在厦门的这支“补习大军”中,不但有后进生、中等生,还有很多优等生,甚至尖子生。“补习”这件事儿,早已关乎各个层次的孩子。

  那么,究竟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必要到校外补习呢?

  厦初中生成补习的中坚力量

  从上周开始,厦门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小涵就没有周末了,原因是她的期中考成绩排到了全班前十,远比妈妈预想的好很多,于是她被送进了补习班。“考好了没周末,考差了估计连觉都没得睡。”这是小涵的调侃,对于妈妈的决策,她也没反对,因为她的同桌“班级前五,照样补”!

  其实在平时,特别是这次期中考过后,越来越多的“小涵”走进补习班“培优”,走在他们身边的,自然还有很多群体更为庞大的中等生以及后进生。

  据厦门一中初中部老师反馈,在该校初中绝大多数好学生都参加了校外补习,而且“他们周末补习时上课的强度远比平时校内的课堂大,所学内容的难度系数也更高,所以很多好学生周末比平时还累”。

  导报记者了解到,在厦门的许多中学,特别是被市民们视为重点学校的初中里,情况基本都差不多。各个层次的学生也都在“补习大军”之列,优等生尤为突出。而为了帮助孩子找到优秀老师校外补课,家长们常常绞尽脑汁。

  而在高中阶段,各校参加补习的学生人数就少很多。比如双十中学高中部,补习的学生寥寥,再比如科技中学,每个班级47至48个学生中只有六七个在补习,而且绝大多数为落后生。此外,在小学阶段,情况也远没初中那么夸张。

  优等生因“吃不饱”外出拔高

  初中阶段的学生为什么会成为“补习大军”的中坚力量?一位不愿具名的一线老师认为,这与厦门近几年的招生制度有关。她说,如今全市所有初中的生源质量都均衡了,而且不能分好班、普通班,所以每个班里的学生水平都参差不齐。

  “一个班里,数量最多的其实是中等生,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就算是名校,校内教学内容的难度也不高,这就导致一些好学生在课堂里‘吃不饱’,所以他们需要到校外‘拔高’。”

  该老师认为,这些优等生在学有余力时到校外适当培优很有必要,因为大家都在补,水涨船高,要拼定向生,就得跟着补,否则就会被抛在后面。而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就没太大必要补习了。因为校内外的教学体系不同,两者有时并不能做到良性互补,这部分学生只要跟上校内老师的节奏,成绩就会提高。差生则更需摆正态度,重在平时。

  对于高中生,双十中学老师陈紫燕则认为没必要补习,原因是学校已经进行了分层次教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高中一般都会帮学生把课程排满,“再补习等于增加负担”。

  至于小学,且不说补习的必要性,老师们对许多补习机构的教学方法颇有微词。比如大同小学一位老师就发现,在校外补习过作文的孩子回到教室,作文要么不会写,要么全部雷同。“校外补习有捷径,他们让孩子背范文,或者给孩子题目后,向孩子描述一个场景,然后让孩子用文字复述这个‘描述’,这样的捷径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根本没有帮助。”

  指挥棒还在补习热度就难减

  有人说,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特别是初中阶段近乎“全民补习”的状况和厦门教育主管部门所倡导的“减负”相悖。但采访中,更多的老师认为,家长的焦虑与苦心都可以理解,孩子最终所将面临的高考,才是决定他们是否补习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现有的教育和招录体制下,不是教育主管部门单方面倡导“减负”,就能给校外补习降温的。

  换句话说,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发挥作用,学生补习的热情就很难被浇灭。况且,据说因为这一届初三中考将进行全省统考,考虑到可能进行的全省排名,厦门对于“很多东西”也都模糊化了,包括“减负”规定的执行情况。

  不过,导报记者在近几年高考后的状元采访中,发现有个值得一提的现象:诞生在厦门的高考状元,其实绝大多数都表示自己不曾参加过校外补习。

  比如2015年厦门市文科状元朱志博和同年的福建省理科状元姜麟锟,就都表示从未参加过校外补习,2013年厦门市理科状元张毅也从不上补习班,他说,“最优秀的老师都在学校里,补习班的老师都不在第一线,课堂上,老师已经把最全面的知识都教给你了,没必要再去补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