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王宗华:习总书记留下的宝贵财富引领闽江学院跨越式发展
2019-01-15 11:58:00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讯 秉承曾经在此兼任校长六年之久的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促成高层次人才回国来闽建功立业,推动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建设,2018年年末,由闽江学院主办,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协办的首届“闽都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如期举办。来自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研究机构的30位优秀青年学者相聚闽江之滨、旗山之麓,共商学科发展、共话事业蓝图。

  论坛开幕式结束后,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王世新对闽江学院校长王宗华进行了采访,就高等教育,海外引才,人才评价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以下为访谈实录:

  王世新:今年是闽江学院建校六十周年,从1958年到2018年,从闽江之畔到旗山之麓,闽院可以说历经沧桑,但其发展也惊艳了时光,如果请您为闽江学院做一个简介,您会如何来描述。

  王宗华:1958年,福州师范专科学校顺应国家教育事业需要草创而起;1984年,闽江职业大学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应运而生;2001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并入闽江职业大学;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闽江职业大学合并组建闽江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由爱国华侨蔡继琨先生创办的福建音乐学院并入闽江学院。至此,学校顺利完成了合并融合,迈入新的发展阶段。60年沧桑砥砺,我担任闽江学院校长虽然只有两年时间,却深刻的感受到闽江学院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办学传统。我作为这种优秀文化底蕴的一位传承者,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很重,但信心很足。

  王世新:在您的印象中,学校这些年来变化最大的是哪些方面?

  王宗华:近两年,闽江学院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从习总书记对我们的厚爱到省市领导的关心以及社会各界对闽江学院的认可度,都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我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闽江学院已经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规划,奠定了闽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我们立足特色,立足当地,顺势而为,主动融入新福建、新福州建设,业已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跻身省重点建设高校和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水平较高、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近年来,闽江学院还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筹建和成立了凤凰数字媒体学院、百度大数据、致道国际漆艺等产业学院,有助于建立起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乃至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逐步让闽江学院实现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社会、行业需要的人才。

  王世新:我听到不少闽院的教职员工都提到“闽江大学梦”,能不能谈一下它的内涵是什么?

  王宗华:“闽江大学梦”指的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达到更名大学条件,为闽江学院更名为大学实现“闽江大学梦”奠定坚实基础。实际上,更名不是根本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升格更名过程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闽江大学梦”根本目的是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及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更重要的是,“闽江大学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是闽院广大教职员工将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心理预期和热切盼望,这将成为我们在中国“双一流”建设浪潮中,站在建校6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不竭动力。

  王世新:说到中国梦,我们就必须要说到提出“中国梦”的习近平总书记,他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达6年之久,亲自谋划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发展,您能为我们总结一下习总书记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弥足珍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吗?

  王宗华:最让我感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那时亲力亲为的风范,习总书记当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当时他就提出来“不做挂名的校长”,在他担任校长6年期间,为学校解决建楼,办学等实实在在的问题,甚至还和师生同吃年夜饭,这些细节都充分说明了他时时刻刻挂念着我们的师生。

  更重要的是习总书记担任6年校长期间,为学校凝练了很好的办学理念,他明确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亲自倡导了“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超前的指出了大学的发展不能仅仅求大求全,更要注重内涵发展的教育质量和特色,这些历久弥新的理念为闽江学院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在实践中引领了闽江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王世新:那么习总书记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并亲自倡导了“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对于我们这所快速成长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

  王宗华:闽江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8大门类59个专业,提升学校水平要抓住特色专业,专业水平高,适应社会需求,我们秉承习总书记任职校长期间的办学精神和理念,主动融入新福建、新福州建设,率先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探索了以陈发树先生捐资7亿元创立新华都商学院为典范的公办民助捐资办学体制;筹建了凤凰数字媒体、百度大数据、致道国际漆艺等产业学院,探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海洋学院和海洋研究院主动服务福州经济建设;开设福建省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合作办学机构——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不断完善开放办学格局。在工商管理、闽都文化传承、漆艺传统艺术、纺织工程与服装艺术、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办学特色。

  王世新:也就是说,现在不论学科还是专业发展都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的进行投入和培养,这和现在“双一流”建设倡导的方向是一致的,“双一流”的基础就是学科,您觉得我们哪些学科最有希望往国家“一流学科”的方向发展?

  王宗华:首先遴选工商管理学科。非常感谢陈发树先生创立的发树基金会为我们的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捐赠了七个忆,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目标就是要建成一流的商学院。我们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荣誉院长,从台湾聘请了院长,向全球聘请高端人才,致力于为福建、福州的现代服务业做贡献。

  第二打造海洋学科。福建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典型的海洋大省,GDP海洋产出所占比重将近四分之一,海洋人才特别紧缺,目前省内除厦大外,福建其他高校缺少系统的海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所以我们要着力打造海洋学科,服务福建发展大局。

  王世新:日前,继科技部联合其他部委清理“四唯”之后,教育部又发布了清理高校“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清理五唯专项行动的通知,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宗华:国家需要人才,何为人才,如何评价至关重要。当下更多的是通过文章、成果来评价,实际上可以通过内行评内行,国际同行评价,国内同行评价,一评就都清楚了,总结来说,最好的评价的方式就是交给一批公正公平的专家团队,也希望整个社会创造一个好的氛围,让每个人才、学者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下成长,通过社会服务贡献度以及生产力转化来评判人才价值。

  王世新:人才评价标准至关重要,那么闽江学院未来在引进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有什么样的规划。

  王宗华:我们对于人才,任何时候大门都是敞开的,现在通过论坛形式集中来了一批人才,但其实每天都在接待,每天都在回复邮件或者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对于闽江学院来说,人才是最可宝贵的战略资源,所以我们会倾力打造人才引进平台。

  实际上,我们学校为人才创造的条件是非常好的,在省内甚至世界范围内都具备可比性,比如,对于入选国家“四青”的人才我们给予百万的年薪,安家或者购房补贴230万元,科研启动费理工科最高2000万元、人文社科最高300万元;入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年薪70万元、安家或购房补贴150万元,科研启动费理工科300万元,人文社科50万元;科研成果突出的应届毕业生,年薪最高可达40万元,安家或者购房补贴100万元,科研启动费80万元……人才在享受学校各项优惠待遇的基础上,还将叠加享受国家、省、市提供的各项奖励,享受省市待遇“双保险”,给予人才利益最大化。

  但即便这样,我们仍然感觉人才不够“幸福”,因为现在有很多琐事占用了科研时间,为此我们允许每位高端人才都可以聘用自己的研究助理、工作秘书专门协助解决这些琐事,以便人才能够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王世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举行的院士大会上提出,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在这方面闽江学院还是做得很好的。之前我们已经交流了学科发展,引才等内容,那么我们再谈一下人才培养,教育部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打造金课,在强调一流本科的过程中,您认为闽江学院将如何协调学者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王宗华:本科教育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大学教育不只是简单的上好一堂课、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创建一个学习平台,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大学的学习也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研究式的学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为此大学老师自己先要学习和了解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队伍围绕学科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学者的研究和教学的比例问题其实不难协调了,主要看学者的定位,大学的功能定位要求每个教授一定要开展科学研究,同时担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二者没有矛盾,但是不同的阶段可以有所侧重,比如说我们年轻的学者要花更多的时间做研究,在最容易创新的年龄段争取有成绩,出成果,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50岁以后的教授更多时间花在学生培养交流、授课解惑上。从管理学校的角度看,今后我们也会慢慢淡化硬性课时工作量等。

  王世新:您对本次青年论坛有什么样的评价,借此机会,您也代表闽江学院面对活跃在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平台上的数万海外学者说点什么吧。

  王宗华:我觉得非常好,论坛效果超出我的意料,来的都是高端人才,很多来自各知名大学,说明只要能够用好政策,我相信我们能引进很好的人才。第二感觉到这批人才年轻有为,我非常羡慕他们,应该说时代造就人才,希望他们抓住这么好的机遇,参与新时代建设。

  各位海外学者,非常高兴借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这个平台向大家致以新年的问候,希望大家在外面学术有成。当前中国高速发展,对人才高度重视,希望大家抓住机遇,早日回国参加祖国新时代的建设,我相信祖国会给大家提供非常好的平台,让更多的青年才俊为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