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闽江学院人才办主任任涛:打造“有高度、有精度、有温度”的高端人才聚集区
2019-01-15 12:10:00
中国教育在线

  □“五唯”怎么破·高校这样做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王世新对话闽江学院人才办主任任涛——

    打造“有高度、有精度、有温度”的高端人才聚集区

  王世新:曾兼任闽江学院校长职务达6年之久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此次闽江学院的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也有点聚海外学者而用之的味道,能否介绍下学校举办这个论坛的初衷是什么,举办情况和效果如何?

  任涛:首先感谢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协办我们的这次闽都青年学者论坛。举办这次论坛的初衷有三点:首先是扩大学校的知名度,目前闽江学院以及引才政策受到了省内人才的关注和青睐,但对省外特别是海外人才来说,福州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竞争力还不够强,这就需要面向海外人才市场进一步拓宽思路,把知名度拓展到海外,通过论坛打开学校连接世界的窗口。

  第二是丰富引才的模式,之前学校主要是通过各种人才招聘会,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引才;而学者论坛这种形式则是通过引进来的诚意将人才请进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近距离的感受到我们引才的条件和决心,为人才引进创造条件。

  三是拓宽引才渠道,通过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的全球学者数据库以及海外学联资源,实现精准的人才邀约,在节约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能极大地提升引才命中率。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我们在230余位人才信息里挑选出70多位人才进行点对点的邀约,应该说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预期。

  更让人兴奋的则是此次参加论坛的人才水平普遍较高,既有国外科研机构的首席科学家,知名高校的助理教授,也有来自世界三大排名同时排前200名高校的在读博士,他们都有望成为入选省级高层次人才的预备人选。

  王世新:当前对于中国高校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双一流”,谈到“双一流”就离不开人才这个话题,更避不开国内高校之间激烈人才竞争这个现实,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但要重视人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掘自身的引才优势,那么你觉得我们闽江学院在引才方面都有哪些优势?

  任涛:闽江学院已经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工商管理学科入选省级高原学科。在这场“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人才至关重要,决定成败。

  在引才方面,我认为闽江学院的优势在于:首先,从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闽江学院所在的福州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区位条件优越。其次,闽院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闽江学院的建设发展,闽院先后成为福建设重点建设高校 、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从外部环境来说,闽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儿特别足,大家都朝着硕士点和更名大学的目标努力,我们希望将闽江学院打造成一个“有高度、有精度、有温度”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区。

  王世新:引才的优势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才政策上,那么我们闽江学院引才政策都有哪些特色呢?

  任涛:我们学校的引才政策应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首先,为引进优秀人才职称聘任开辟绿色通道。我们将即引即聘和即引即评相结合,打破传统职称评聘周期过长的问题(应届博士毕业生正常需要8年时间完成正高职称评聘),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一方面我们为引进优秀人才开设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直通车。另一方面为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开辟绿色通道:海外人才可不受年限要求,按照实际水平、业绩和能力,直接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其次,为引进优秀人才获得归宿感创造优渥的条件。我们的优势在于省市两级政府支持力度大,发展态势良好,人才经费充足,引才政策优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引才待遇最优。目前,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与在榕高校乃至省内其他高校相比均具有优势,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安居生活提供切实保障。上述各类人才待遇相较省内其他高校平均高出25%左右。

  二是人才奖励叠加。一般高校做法,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即面对国家、省市或高校的不同奖励政策,只享受最高待遇。我校的做法则在学校提供优惠待遇的基础上,叠加享受国家、省、市提供的各项奖励,给予人才利益最大化。

  三是共享省市引才政策。历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在政策、经费、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确保我校引进人才享受省、市待遇双保险。特别是福州市的“闽都英才卡”、配套的人才公寓等为我校引进人才提供了福州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及医疗、安居方面的保障。

  再次,为引进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的理念是人才既要创造价值,更要分享价值,要让人才在闽院的后续成长有空间、提升有通道。

  一是注重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后的培育和发展,建立以“闽都学者”支持计划为主线的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共设立两大类别、八种层级(科研类:卓越教授、特聘教授、拔尖人才、骨干人才、学术新秀;教学类: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教学新秀),引导人才职业发展方向,为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提供发展空间。例如,引进人才首个聘期结束后可根据实绩申报上一级“闽都学者”优秀人才计划,继续享受优厚的人才待遇。

  二是采取灵活动态的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实际、水平适当、利于发展的薪酬分配体系,例如,给予引进人才中期考核优秀者剩余聘期年薪上调 10%的激励政策,鼓励人才积极开拓、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

  三是大力实施拔尖人才培优计划。每年从闽都学者优秀人才中遴选6-8名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钻研精神,愿意从事科研工作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选送到院士工作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项目等科研平台和项目中进行重点培养,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为引进优秀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我们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全方位服务好人才,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一是建立引进人才“全程式” 服务模式。出台《闽江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试行)》,为引进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全程式”服务。

  二是不断完善引进人才服务管理流程。细化服务内容和服务职责,涉及10种项目,打造从入职报到、办公场所及实验条件、科研保障及经费、住房保障、配备助手、组建或融入团队、居留和出国(境)、户籍办理到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的服务闭环,最大程度的便利了人才的生活和工作。

  王世新:继科技部联合其他部委清理“四唯”之后,教育部又发布了清理高校“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清理五唯专项行动的通知,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既然之前引才的核心指标都不“唯”了,那么高校人才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我们闽江学院在这方面有些什么样的探索和思考?

  任涛:清理“五唯”专项行动要辩证地来看,所谓的唯,就是指唯一,只看中这一项,或者但凡一项没有达标就不合格,或者说对于论文的篇数、分区锱铢必较。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有失偏颇的。论文、奖项、项目不是说不能看,也不是说不重要,关键怎么看、怎么用。比如,我们在评判教师是否符合硕士点的学科带头人的要求,单看学位办给出的各学科的具体要求,可能很多老师不符合要求。但是据我了解,有一所大学物理学一级博士点的学科方向带头人,如果对照标准,必须拿到省级科学技术奖。实际上,这位带头人尚未获得相应的科学技术成果奖,但他在国际论文发表、高被引文章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还是国际学术期刊的副编辑,他研究的这一领域还是被国内同行认可的,所以我们应该是综合考量,而不是简单地对应标准。

  同时,我们还要看学术诚信,还要看师德师风。在人才评价方面,我们提出近五年教学事故一票否决。我们学校在人才多样化的评价上应该说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比如,对于引进人才,博士毕业,只要符合直聘教授的条件,我们就按照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开设职称聘任的直通车。又比如,对于学校闽都学者优秀人才评选,我们在评价机制上注意多样化,充分考虑人才的特点,让各种人才创造、创新能力竞相迸发,真正做到不是只唯文论、唯职称、唯帽子、唯奖项、唯学历。有的老师在横向课题方面很有经验,有的老师则在纵向课题方面很有基础,有的老师文章发表很有实力,有的老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很有水平等,这些都成为了我们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同时,我们提出来人才中期目标考核或聘期结束考核,都要请同行专家现场论证评价,综合考量,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而不是简单对应文件的纲纲条条。

  王世新: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人才,回国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我们是如何来应对这种情况的?

  任涛:首先,我们要在关心人才、服务人才方面下功夫,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才的诉求;其次我们为人才配备了学院人才服务专员,有意识地帮忙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让人才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三是相关职能部门,比如科研处,定期组织一些项目申报方面的辅导,讲解一些政策文件,慢慢带着他们去熟悉国内的一些做法;四是要发挥人才所在团队的作用,让团队带着人才共同前进。目前进入我们学校的海外人才还是能够平稳过度的。

  王世新: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内联名校,外接英才,是数万海外学者荟萃的高端引才平台,在此辞旧迎新之际,也请你代表闽江学院对海外学者说几句吧。

  任涛:各位优秀的青年才俊,欢迎来到闽院做客,当然,更希望你们能成为闽院的一份子和主人。我们真诚地希望你们能够“一次闽院行,一生闽院情”。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闽院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1-15 18:15